台灣《商業週刊》日前撰文稱,三星像糖果也像毒藥,從來沒有一刻像今日,它能夠全面影響台灣的電子科技股,讓張忠謀、郭台銘與施崇棠等人,都必須找出一套抗星策略。
台灣前十大科技公司拼不過一家三星電子,三星已成台灣科技業公敵?
以下為文章全文:
三星像糖果也像毒藥,讓台灣LED類股1年漲3倍,但也讓鴻海市值一夜之間消失350億元(新台幣,下同)。從來沒有一刻像今日,它能夠全面影響台灣的電子科技股,讓張忠謀、郭台銘與施崇棠等人,都必須找出一套抗星策略。
在台灣,「三星是所有人的對手,三星幾乎是什麼電子產品都要做,」12月8日,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公開表示。
今年以來,台灣前十大電子公司都與三星產生競合關係,「不是敵人,就是客戶。」因此,你手上的電子股股票隨時都可能因三星而波動;今年LED類股大漲三倍,是因為三星;鴻海股票市值曾一天縮水385億元,也是因為三星。
在全球,11月份的《華爾街日報》評論:「三星在手機應用軟件的佈局,也成為蘋果電腦、微軟與Google的新挑戰,」「2020年,這家企業還將挑戰沃爾瑪,成為全球第一大企業。」
三星,從來沒有一刻像今日,靠所有人這麼近!即便在金融海嘯後,三星的規模仍急速擴張。它是今年唯一營收逆勢成長的半導體業者。
現在,「所有人都在(三星的)天羅地網裡。」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說。
對台灣產業的衝擊
三個證據,點出三星的改變。
證據一,規模大增:三星2008年營業額已超過新台幣3兆元,比台灣半導體雙雄加上面板五虎的營收還多,並逼近全球最大資訊廠商惠普。
證據二,市值大躍進:今年三星市值一度高達1202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3兆5千億元),超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;但去年三星的市值僅是英特爾的六成而已。
證據三,產業佈局既廣且深:三星除了面板與DRAM都已稱霸全球外,液晶電視、NAND Flash(儲存型快閃內存,用於手機與消費性電子產品)也摘下世界第一;手機市場佔有率更已是世界第二,超越摩托羅拉。
台灣的兩兆雙星產業,最先陷在三星的「大網」裡。
在面板業,11月14日,群創與奇美的合併購記者會,「李在鎔(三星集團前會長李健熙之子)明天一定會送E-mail給我,我很清楚。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談完合併購效益後,特別補充了這兩句話,因為此合併購案將讓台灣面板業團結起來,與三星抗衡。
2008年的金融海嘯,讓台灣面板業節節敗退,三星卻順勢吃下約24.5%的市場佔有率,成為冠軍。即便郭台銘整合群創、奇美,穩住17%的市場佔有率,「但後面還有硬仗要打,」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說。
關鍵就在中國大陸,這個全球最大的面板市場。如果明年韓國的三星跟樂金(LGD)8.5代面板廠一舉登陸,即時供貨給當地品牌廠,而台灣仍無法登陸,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估計,2015年,中國大陸、韓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將超越九成,台灣最高則僅為七成,這低於七成的產能利用率將會讓台灣面板業再度面臨虧損。
內存產業,情況更悽慘。海嘯過後,「仗,也打完了!」台灣DRAM大廠華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大歎。「三星的市場佔有率很快就要破四成,明年我估計會到五成,這絕對不會誇張。」
「這個差距,大概十年也追不上。」內存市調機構英鼎科技總經理郭寶謙說。今年三星在景氣低迷時仍逆勢投資超過千億元,明年DRAM的資本支出更將達六十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900億元),是台灣DRAM業的三倍。
現在,台灣生產DDR2內存的成本約在1.6美元到2美元之間,依照三星的製程推算,明年底三星的生產成本即將比台灣的六成還低,加上三星擁有過半市場佔有率,這讓台灣投資兆元、一度傲視全球的DRAM產業,被遠拋其後!
甚至,台灣最強的晶圓代工與筆記本電腦產業,也難脫離這張網。
晶圓代工和筆記本電腦也受威脅
如台積電。三星趁著金融海嘯,高薪挖角曾幫台積電建立先進製程模組研發的梁孟松,以及其他台積電高級主管。因為三星在內存業務達到頂峰,接下來就必須在邏輯IC(單價較高且複雜,如電腦裡的處理器與晶片組都是邏輯IC)競爭。目前,全球有能力進入18納米以下製程的半導體公司,也只剩下英特爾、台積電與三星。因此,三星也成為台積電未來的重要對手。
再如,華碩。華碩研發兩年、結合二十年的主機板生產實力,才開發出全球第一台小筆記本電腦,但三星集合歐洲最強的電信渠道商,不過半年的時間,其小筆記本電腦今年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,就由原來的第九名,一舉衝上筆記本電腦第六大,直逼華碩經營超過十年的市場地位。
又如,宏達電。隨著智能手機走向大眾化,明年底平均報價將降到200美元(約合新台幣元6300元),這也對宏達電形成衝擊。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就到光華商場買了一部三星的手機「Star」,不斷拆解研究。他想要找出,這部不是3G,更不是智能手機的簡單手機,為什麼靠著友善的用戶界面,半年全球卻熱賣超過一千萬部,這是蘋果iPhone推出前半年的七倍!
甚至如鴻海,三星在07年打敗摩托羅拉後,08年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營收衰退約36%,連帶讓鴻海旗下子公司富士康替摩托羅拉代工的手機訂單驟減,08年,富士康獲利因此衰退83%,市值腰斬四分之三。今年鴻海公佈年報當天,股價因此跌停,市值一夜縮水新台幣385億元!
「三星,真的是狠狠給大家上了一課!」陳清文說。原來,台灣科技業只拼成本跟技術,還不夠!
三星,就像是個變形金剛,身上隨便一個零件拆下來,都可以與一家公司抗衡。《華爾街日報》就把三星的各部門拆解,與諾基亞、索尼、英特爾一一對照。
三星贏的原因
三星憑什麼在這波海嘯中勝出?
有人歸納兩大原因:其一,匯率優勢。在韓國政府大力支持下,去年韓元貶值約四成,但是新台幣貶值幅度仍在個位數之內,讓三星報價競爭力大增;二,強勢品牌。三星擁有品牌,讓龐大產能有調節的出口,當市場需求變少,三星可收回對外採購量,甚至要求產能閒置的代工廠商降價。但對台灣代工廠商而言,如不依客戶要求降價,產能就會閒置,面臨虧損或裁員,但若降價,將無利可圖。
但高啟全認為,這答案太簡化,背後藏的是三星佈局近二十年的戰略,「他們現在,是在收成。」
上下游兩頭抓,主打平價設計
高啟全指的是三星「兩頭抓」的戰略。在上游,三星掌握電子產品四成以上的關鍵零組件成本,如面板、內存、快閃內存與電池等。在下游,三星深耕品牌與渠道,在中國,三星是品牌價值第一名,全球排名第十九,價值175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5600億元)。對比台灣品牌價值最高的趨勢科技、華碩,兩者品牌價值均不到三星的8%。
金融海嘯,加上數位匯流(Digital Convergence)時代來臨,三星透過「兩頭抓」,快速組合出平價設計感的產品,迎合「平民經濟」需求。譬如今年讓三星一炮而紅的LED電視,三星只花了對手索尼一半不到的開發時間,用三分之一的價錢就推出,一出手,就吃下全球LED電視市場超過九成市場佔有率。
郭寶謙認為,三星的策略不是創新,但難得在,「他們在好時機投資,在壞時機也沒有中斷。」
如果,你是三星管理者,投入DRAM連虧十年,你還會堅持下去嗎?去年第四季遭遇金融海嘯面臨首次虧損,你,還能堅持每年約新台幣1836億元的研發費用?甚至敢在08年海嘯時將總資本支出一舉提高45.8%?
「三星看很長,是個執著度高的公司,」力成董事長蔡篤恭說。
印刷電路板廠志超科技董事長徐正民回憶,有次,他到韓國打球,下大雨打雷,本來以為可以不用打,但是韓國人跟他說,「booking(預定)場地不下場,下次就不能booking了,下雨也要打,」於是,在大雨中,所有人硬是打完十八洞。台灣人覺得韓國人不會變通,但韓國人卻執意往前。
2000年時,三星訂下2010年要跟索尼、通用(GE)平起平坐的目標。當時,所有人都認為是癡人說夢。但,今日,三星市值是索尼的3.3倍!
現在,三星又訂下2020年要成為全球前十大、營收四千億美元的公司。
可怕的是,三星有東方人的堅忍長處,卻又能擁抱西方管理思維。今年初,因應變局,三星大手筆做組織改組,三分之二的管理人員被重新洗牌,旗下四十六家公司的CEO,有十二位被晉陞,十三位被撤換,所有人的績效都被嚴厲審核,一年一聘,以成果論英雄。
台商對三星情結
對三星,台商的情緒複雜。「三星電子,像糖果又像毒藥,」一位顯示器品牌業務主管表示。
台商愛它!去年三星是對台採購的第四大外商,如友達就有四成的訂單來自三星。
倚賴它!去年海嘯一發生,三星對友達、奇美的採購,一下子從單月60至75萬片,砍到連十分之一都不到,讓兩家大廠面臨虧損,大放無薪假。
又畏懼它!三星的成本結構比台灣便宜,又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大廠,面板研究機構WitsView總經理王鶴偉直言,台灣要正面敵對實在太難 。
難敵「養、套、殺」攻勢
又愛又恨的情結,讓台商在談三星時,不脫「養、套、殺」的故事情節。
如,三星總是透過下單去學習。一位替三星代工的系統大廠董事長舉例,有一次,他派工程師去韓國送交樣品,結果對方說,不行,希望換第二種解決方案,「他們就叫我們的工程師示範給他們看,還找一、二十個工程師進來看,又錄影。解決後OK了,第二天他們又說不行,又要工程師試新的,又錄影。我就叫我們的工程師,趕快回來……。」
如,三星在掌握台商關鍵技術後,會回頭要求自己的零組件部門,也要有同樣的競爭力。等到台商已經習慣倚賴三星訂單時,三星自己已經靠集團資源,養出更具經濟規模的事業部。最近的例子,就是LED產業。三星今年大下LED晶粒訂單給台灣,但,同時也大量買下機器設備,最快在三年後,就可以與台灣大廠晶電的產能,平起平坐。
如,三星在產能做大後,就會把台灣做為「調節」的代工廠,一方面藉此保持內部的危機意識,一方面隨時掌握台商的情報資訊。
「三星掌握情報,是世界一流的。」陳清文說。群創、奇美合併購案宣佈同時,三星戰略情報室已經發動所有人搜集資訊。「連交通工具是噴射機的李在鎔,也會花兩小時來聽我們簡報台灣DRAM產業,你說這公司積不積極?」郭寶謙說。
但其實,三星對待台灣,就像是過去三星從日本吸取面板生產經驗般,它定下學習目標後,就盡其所能的模仿,然後超越。在消費性電子,他們學索尼;物流能力,他要學玫琳凱(MaryKay)化妝品;庫存管理,則要有聯邦快遞(FedEx)的水準;新產品開發,三星則要有摩托羅拉與3M的水準。
「不是第一,就退出。」李健熙說。
「台灣只剩下三到五年的優勢了。」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說,當台灣開始把未來的希望,放在LED與電動車電池產業時,三星早已開始布建LED生產實力,而明年,三星的電池產業也可望成為全球第一。
詹益仁一直為這一幕震撼著,今年初,他去韓國三星參訪,離首爾不遠,一個人口近百萬的水源市,從高處往下看,「一半以上都是三星的,整個城市就是三星的工廠。」整個城市,就像是三星的後勤部隊,為三星準備進軍全球的子彈。
台灣應對的做法
現在,當三星開始震撼全世界。台灣該怎麼因應?「從當局到企業,都該有一套整體策略,」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說。
第一步,「先好好把三星看清楚。」陳清文說。大家請把腦海裡,只能做低價、一般品質的品牌印象拋棄。請記住,現在的三星,已是一家會讓英特爾、蘋果電腦緊張的國際品牌,它單一年砸下的行銷費用,是台灣宏碁電腦一年獲利的五倍。
第二步,站在制高點,敞開心胸。「這很難,我知道,大家才剛打得你死我活……,」陳清文說。
但,三星,已經改變全世界的競爭版圖。《日本經濟新聞》都形容,如果韓、日產業競爭是場馬拉松,那麼,「三星電子的背影,已經遠得非常模。」
若是如此,「我們還要一直要緊抱著索尼嗎?」陳清文說,還是,「去跟這個新起的贏家合作?」面對這個對台採購第四大外商,我們能不能拿以對待戴爾(Dell)、惠普與索尼的態度,去因應它?
只是,我們明知三星跟其他外商不同,它有製造跟品牌,隨時可能會「棄養」台灣,也要攜手?所以,第三步,陳清文建議,大家要想清楚自己的利基點。
現實的環境是,經過這波海嘯,三星的競爭格局又往上拉,「它未來的對手會是英特爾,跟惠普這些品牌廠商,」高啟全說。
往保守面想,三星已經大勝,脫離跟我們角逐的層次。往積極面想,三星已在DRAM、面板大獲全勝,接下來的殺價策略反而會緩和,以免客戶心生憂慮,擔心供應商太過單一;此外,隨著三星的戰線拉大,未來也可能需要借助台灣的力量,才能與大廠抗衡。
創新最重要,起碼當稱職老二
因此,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很多。
如,當制衡者。「就像市場不能只有英特爾一樣,」高啟全說。不管是DRAM或是面板產業,現階段,台灣起碼可以稱職的當老二,做為品牌客戶制衡三星的選擇。蔡篤恭就認為,台灣DRAM產業還是要積極的去整併購,讓兩者別落差太大。「不做就沒希望,要做就不會太晚。」
如,當互補者。三星有著面板產能,與更低的成本,現在還想跟台灣面板廠合作,就是為中國市場,預估最快在2012年,中國可望成為全球最大液晶電視市場。而奇美,在大陸電視面板市場佔有率仍是第一,顯見台灣的生產彈性與靈活度,仍是三星短期無法取代的。
甚至於,當創新者。「與其一直擔心被它學去,不如一直創造價值,」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順帆說。
三星人都聽說過「鯰魚」的故事。「如果希望泥鰍長得快,肉更結實,那就放只鯰魚在池子裡。因為,泥鰍擔心自己被鯰魚吃掉,會不斷游動,長得自然會更肥美。」靠著這小故事,三星人二十年來的危機意識,不曾鬆懈。
現在,一場海嘯過去,三星以所有人想像不到的速度崛起。我們可以選擇羨慕、視若無睹,也可以選擇把「它」,當作一條「鯰魚」放在心上,讓三星,成為驅動我們趕快整理,更快步往前跑的力量。
延伸閱讀:10家台灣公司拼不過1個三星電子團
三星電子──09年前3季營收:2.7兆;09年前3季獲利:2000億
電視晶片:全球第3,僅次聯發科與晨星,但快速成長中
NAND Flash:全球第1,三星市場佔有率38.5%,台灣仍無能力生產
液晶電視:全球第1,三星液晶電視的銷售量是新奇美的3.4倍
DRAM:全球第1,三星獨大,營收是華亞科的13倍
邏輯晶片:今年唯一逆勢成長的半導體廠,緊追台積電,是目前唯一可與台積電、英特爾跨入下一代製程的大廠
LCD面板:全球第1,三星面板營收是友達的2.2倍
手機:全球第2,三星手機營收是宏達電的6.7倍
LCD驅動IC:全球第2,三星市場佔有率18.6%,論出貨量,奇景是三星的1.15倍
個人電腦:全球第6,以倍數成長,三年內挑戰雙A
台灣10大科技主角──09年前3季營收:2.1兆;09年前3季獲利:1349億
注1:單位新台幣/元
注2:匯率換算以1新台幣兌36.1韓元
資料來源:三星集團年報、資訊工業策進會、證交所
延伸閱讀:快速攀向世界企業之冠——三星營收與大事紀
1938三星集團成立
1969三星電子成立
1983開始生產64K的DRAM
1993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大幅改革,喊出「除了老婆孩子不變之外,一切都要變」
1994進軍面板產業
1994開發出全球最領先的256MB DRAM,自此奠定霸主角色
19943787億 奠定DRAM霸主
1997亞洲經濟危機重創三星,公司重組
1998研發出全球第一台數字電視
1999TFT-LCD面板銷量全球第一
1999躋身全球最大的Flash晶片廠商
2002三星市值首度超越索尼
20021.1兆 面板銷售奪冠
2005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公佈全球品牌價值調查,三星首度超越索尼,竄升到第20名
2005美國蘋果電腦宣佈放棄與三星共同投資38億美元生產快閃內存晶片的計劃
2005三星表示,2007年以前要取代蘋果在iPod媒體播放領域稱雄
2006三星超越日本松下電器(Panasonic),成為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供應商
2007取代全球第二大手機業者摩托羅拉地位
20072.2兆 超越美、日大廠
2008美國次貸引爆全球金融危機,第四季出現首度虧損
20093月推出LED電視,熱銷逾200萬台
20099月市值首度超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
2020預定2020年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
202012.9兆 挑戰全球市值第一
注1:營收單位新台幣/元
注2:三星歷史營收系以中央銀行公告之當年平均匯率換算;2020年營收目標4,000億美元系以1美元兌32.3新台幣計算
資料來源:三星年報、各媒體
延伸閱讀:完美性格CEO,把三星推向企業巨人
要談三星集團,一定要談三星集團的前會長李健熙。他是創辦人李秉的兒子,也是把三星推向資訊產業的關鍵推手。
李秉在韓國白手起家的形象,就像台灣的王永慶,他在菜市場創立三星商會,主要從事幹魚、水果與蔬菜的外銷業務。他的兒子李健熙,平日雖沉默低調,但個性卻是「追求第一」的完美性格。他年輕時喜歡體育,愛摔跤與柔道,曾擔任業餘摔跤協會會長。為了打好高爾夫球,從球場泥土種類,草生長方向,風速與濕度的學問一併研究。
曾因三星的一款手機遭到客戶投訴,李健熙帶領兩千名員工,把價值五千萬美元的問題手機、傳真機、無線聽筒碾成碎片,宣示脫離低價品牌的決心。
李健熙成為韓國首富,也帶領三星創造高峰。不過,三星財閥色彩也令他醜聞纏身。08年四月,在被韓國檢調以臨逃稅跟背信罪起訴後,掌權21年的李健熙辭去三星會長一職,由原三星半導體總裁李潤雨接任。
李健熙雖辭職,但透過交叉持股,李氏家族仍牢牢掌握三星集團旗下59家公司的營運。三星電子12月15宣佈,李健熙兒子李在鎔擔任首席運營官(COO)一職,正式接班。
製作人:吳修辰 撰文者:曠文琪 研究員:邱碧玲
公告版位
- Jan 04 Mon 2010 17:26
三星像糖果也像毒藥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